录像里的胜负手NBA回放录像,向来是裁判的帮手,却也成了球迷的谈资。每每关键判罚,总要调出那方寸屏幕,反复咀嚼。慢镜头下,球员的肌肉线条毕现,汗珠飞溅的轨迹清晰可辨,连裁判的误
录像里的胜负手
NBA回放录像,向来是裁判的帮手,却也成了球迷的谈资。每每关键判罚,总要调出那方寸屏幕,反复咀嚼。慢镜头下,球员的肌肉线条毕现,汗珠飞溅的轨迹清晰可辨,连裁判的误判也无所遁形。
篮球场上瞬息万变,裁判肉眼难免疏漏。回放技术介入后,争议却未减少。球迷们盯着大屏幕,像极了旧时衙门外观审的闲汉,只不过如今嚼的不是槟榔,是爆米花。裁判盯着显示器皱眉的模样,倒与验尸官有几分神似——都是在已经发生的事实里翻找蛛丝马迹。
有趣的是,NBA回放录像用得最勤的,反倒是那些最无关紧要的时刻。球员鞋尖是否踩线,出手是否在终场哨响前零点几秒,这些细节被无限放大,仿佛整场比赛的胜负就系于此。而真正决定比赛走势的战术布置、球员状态,反倒少有人细究。
科技本为辅助,如今却成了主角。当观众习惯了以慢镜头评判一切,篮球运动中那些电光火石间的直觉与灵感,反倒显得不合时宜了。录像不会说谎,但它所呈现的"真实",与球场上的真实,终究隔着一层显示屏。